这本书,我一定要推荐给你(文末有福利)
点击蓝字 | 关注我们
行走的审计汪陪伴你的又一天
01
初衷
最近我用业余时间,在看两本我想学习的领域方面的书籍,分别是《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》和《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估价》。
可能你们会奇怪,为什么我不看审计相关的书?其实和专业十分相关联的书,一般要用到了,我才会去看。业余时间会更多地留给自己有兴趣的书。
之前也和大家提到过,除了本职工作,我有兴趣的还有两个方面,一个是商业,另外一个则是财报分析。
为了财报分析,我特地另外开了一个号,打算系统学习好后,再结合上市公司案例,和大家分享拙见。而商业,我十分清楚地知道,写不出那种有味道的文章,但对公司的顶层设计这块,又很有兴趣,因此在学习股权架构。
而这些本职专业之外的书本阅读,反而从另外一个方面,更加深了我对本职工作的理解。比如说股权架构,是涉及商业的,里面的设计反映出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,和各种诉求的协同,能加深我们对业务的理解。现在就和大家简单来说介绍一下其中一本书《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》吧。
02
《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》讲了什么
我以前找过比较多的写股权架构的书籍,但综合考量下来,这本是目前看到的最全面、写得最通俗易懂的一本。简单用思维导图来描述下这本书的知识架构:
这四个部分的布局遵循了“自上而下”空间轴的逻辑,也隐含着一家公司创业期——扩张期——成熟期——再创业的时间轴顺序。
第一部分是解码24个核心持股比、分股不分权的7种方法(此处让我大开眼界)、分股的“道”和“术”,是必备基础知识,是股权学习的地基工程。这里我看的时候,最大的感觉是把平时“模糊隐约”知道的内容,总结系统化了。这就是书本相比于互联网阅读,绝对性的优势了。
第二部分是主体架构。当企业经历了创业期的创新探索,找到了可复制的商业模式,这时就进入扩张期。此时股东开始思考,终极归宿是被并购、上市还是家族传承?伴随着这种思考,股权架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,以核心公司为轴心,搭建核实的主体架构。这个架构既要考虑现有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平衡,又要考虑各方股东的不同诉求。
第三部分是底层架构。如果一家企业在商业模式复制过程中拥有了护城河,它就进入了成熟期。成熟期的企业可能会尝试业务再创新或者做顺应时势的组织变更,于是便有了主体架构下的底层架构。这部分主要是讲子公司布局的。
第四部分是架构重组。现实中,不管我们事先规划得如何完美,都可能早于计划不如变化快的尴尬。这部分区分了拟上市型、家族传承型、被并购型3大类,分别讨论每类企业如何随着时过境迁进行股权架构调整,这些调整的具体操作路径及特点。
03
个人读后感
早年我还是一枚文艺小青年时,经常在豆瓣上写影评、书评,现在很多年不写了,此刻若不是为了和大家推荐,也不敢上来献丑,写个人读后感了。
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,我基本每翻阅几页,就能发现一些我不知道的点,或者我之前模糊知道,现在被“点拨”的点。它让我知道的更加系统化,并且告诉我不曾知道的,这些认知的提升,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。
另外,我对股权顶层设计本身就很好奇。因为实务中,尽管作为一枚普通审计汪,但总有客户会咨询有关股权架构的一些事儿。每当此时,我都有一种“捉襟见肘”的感觉,就是发现自己知道一点儿,但是又不能讲得非常专业的那种。通过这本书,我发现有了新沉淀,以后再回答这类问题,说不定会显得“游刃有余”了。(
最后,就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,比我平时写的专业文章要有趣、易懂很多,想来作者为了将专业知识写得能让大多数人都理解,费劲了心思,花了不少功夫。在致谢段,作者说道:
我很想把书写得既有趣有专业,让外行看得懂、用得上,让内行起共鸣、有收获,但是将专业术语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,还有写作技巧的挑战。繁忙的工作和有限的能力市场让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加之本书横跨法律、资本、税务、管理等多门学科,所以尽管我一直很努力,写了删,删了写,但直至本书出版,依然没有让自己十分满意。
我想说的是,作者的初衷在我这里已经达到了。我有共鸣,有收获,并且衷心佩服作者的出发点。这一点我是完全赞同的。我也不断地想将专业知识写得通俗易懂,但时间有限,偶尔就会写出几篇“比较干”的文章,但愿未来也能和作者一样,写得越来越好吧。
04
文末福利
有好书,自然想和大家分享。欢迎大家踊跃留言,说说对股权架构的一些理解,比如说说你眼中合伙企业和公司制的区别所在,说说实务中遇到的不同股权架构,相关的那些事儿。一旦我们将这些商业和审计结合起来,审计也会变得简单、有趣。别不信,JUST TRY。
最后,根据留言和主题相关性以及点赞数量两方面综合考虑(时间截至2020年8月22日晚10点),送出2本《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》。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分享的方式还不错,以后咱们还可以再一起,多读几本好书,多分享几次。
往期读书类文章相关推荐
近期文章推荐